NEWS 最新公告
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趋势
- 分类:行业新闻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0-03-31 15:56
- 访问量:
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趋势
- 分类:行业新闻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0-03-31 15:56
- 访问量:
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,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,从2010年开始,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。2016年我国炼油能力约为7.94×108t/a,全年原油加工量为5.41×108t,炼油产能利用率不足70%,成品油产量为3.48×108t,成品油消费量为3.15×108t,净出口进一步增至3355×104t,消费柴汽比进一步降至1.37,柴油过剩严重,成品油出口(尤其是柴油出口)将呈现常态化和规模化的特点。受益于大量煤制烯烃(CTO)、甲醇制烯烃(MTO)、丙烷脱氢(PDH)装置的建成投产,烯烃尤其是丙烯能力快速增长,2016年乙烯和丙烯产能分别为2313×104t/a和3396×104t/a,原料多元化率分别为21.7%和38.4%,产量分别为2126×104t和2500×104t,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了53%和77%。目前,国内多数石化产品产能过剩,但对二甲苯、乙二醇和苯乙烯等部分有机原料仍大量依赖进口,在高端及需要贴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的多元化、定制化领域,国内供给严重不足。近年,中东石化产品凭借价格优势,已经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,使得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。
近年我国炼油行业快速发展。2010年,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为5.48×108t/a,加工量为4.23×108t,三大类成品油产量2.53×108t,表观消费量2.45×108t。2016年,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7.94×104t/a,独立炼厂为申请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共淘汰落后产能2933×104t/a,产能结构有所优化。2016年原油加工量为5.41×108t,燃料型企业和燃料—化工型(炼化一体化)企业平均开工率为71.3%,显著低于世界炼油平均水平。2016年成品油净出口量达到3356×104t,成品油出口(尤其是柴油出口)将呈现常态化和规模化的特点。
一是先进产能仍显不足。2012年全国炼油能力普查结果显示,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在8.5kg标油/t·因数及以下的炼油企业仅有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、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等13家企业,总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仅为14950×104t/a,占全国总能力的18.8%。
二是存在大量规模小、技术水平低的落后产能,难以适应炼油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的发展要求。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(CPCIA)统计,截至2016年底,200×104t/a以下炼油厂共有68座,总能力仅为4781×104t/a,平均能力仅为70×104t/a,而大型炼厂也有一批落后的小装置。
三是炼化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。目前我国24家千万吨级炼厂中仅有17家实现了炼化一体化,炼化一体化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23960×104t/a,占全国总能力的30.2%。
近年来,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成品油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,突出表现在消费柴汽比大幅降低,已由2010年的2.18降至2015年的1.50,2016年柴汽比进一步降至1.37。未来柴油消费增长将大大慢于汽油,成品油需求分化趋势更加明显,预计到2020年消费柴汽比将大幅下降到1.1以下,而生产柴汽比降至1.18左右,未来柴油资源过剩加剧、汽油转为紧平衡。由此对炼油产品结构、装置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,降低生产柴汽比任务艰巨。2016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为3.15×108t,按照近年我国炼油行业成品油平均收率62%和合理开工率80%计算,合理配置炼油能力为6.35×108t/a,现有燃料型及燃料—化工型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7.59×108t/a,过剩达1.24×108t/a。
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、结构调整稳步推进、传统产业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,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将放缓至3%以下,预计2020年成品油需求将达到3.65×108t。根据目前各炼油企业在建、拟建和规划项目情况测算,并考虑淘汰落后,预计2020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达到8.8×108t/a左右。按照62%的成品油收率和80%的开工率计算,2020年合理配置炼油能力为7.36×108t/a,届时过剩能力仍在1.4×108t/a左右,产能过剩形势依然严峻。
为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,改善全国环境空气质量,有效治理雾霾,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,我国成品油质量升级继续加快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2017年起车用汽柴油均升级达到国Ⅴ标准,2019年起达到国ⅥA阶段标准。截至2016年底,我国国Ⅴ汽油和柴油产能分别增长到了11477×104t/a和15303×104t/a;目前仅有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等少数企业可以生产国Ⅵ标准的汽柴油,国ⅥA汽油和柴油产能分别为355×104t/a和280×104t/a。因此为满足成品油质量升级的需要,我国炼油行业还需进一步完善装置配套,提升加工水平。
国内炼油产能总体过剩,行业内部竞争激烈,近几年来炼油开工率呈现明显下降态势。2010—2016年,原油加工量年均增幅仅为4.2%,全国炼厂开工率已由2010年的77.2%降至2016年的71.3%,地方炼厂平均开工率更是不足40%。
替代燃料发展迅速,挤压了成品油市场空间。中国替代燃料呈现多元化趋势,逐渐形成了以天然气为主,电动车、甲醇、生物燃料及煤制油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。预计“十三五”期间,电动车将快速发展,替代燃料占成品油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接近6.5%上升至10.5%左右。
全球炼油产能重心东移,中国成品油出口竞争加剧。近年来,跨国石油公司加快在油气资源国和新兴市场布局大型炼油项目,中东部分资源国和印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炼油产业,中国周边一些传统成品油进口国也在发展自己的炼油产业。中国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增加,将挤压传统成品油出口国的市场份额,未来东北亚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。同时,国内企业将承受更多成本价格的压力。
版权所有:廊坊市金峰源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保定 冀ICP备09023940号-4 邮箱:lfjfy@126.com